事情经过
我有一个移动号码使用了快19年,虽然现在用电信了,但毕竟有些感情,就办理了一个8元套餐,就当保号了,所以平时也并不关注收到的短信,直到昨天手机连续收到多条欠费通知才觉得蹊跷,登录移动公众号一查,莫名其妙上个月办理了一个29.9的增值业务,立马打电话询问情况,客服人员说这个增值业务属于互联网业务,是我通过第三方平台办理的,而且他们通过后台查到上个月3月6日9点36分我手机接收过动态验证码短信,于是手机上翻了下,果然上个月有收到短信,而且不止一条,在月初就收到一条,然后就是3月6日的这条,收到短信的同一时间还有一个业务办理成功的短信,内容包括这个增值业务包含定向和通用流量,还有个视频彩铃,最后还备注该业务合约1年,提前退订要承担违约责任。
对于这个情况我明确告诉客服,这个号我只是保号,已经不再使用,所以不可能办理这个业务,但交涉十多分钟,依然没有解决,最后我提出了投诉,客服人记录后告知48小时会有人会联系我。挂了电话后我把动态码短信又翻看了一下,发现全部都是10086发的,如果像客服人员所说是在第三方平台办理的话,动态码短信绝对不可能是10086发,所以我开始怀疑是移动人员为完成业务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这个增值业务。
今天中午收到了客服的电话,刚开始客服依然坚持是我在第三方平台办理的业务,我就问她如果在第三方平台办理业务,动态码短信是第三方发还是你们移动发,她说第三方,我让她后台看看是哪里发的,同时向她提出了我的怀疑,客服沉默片刻后再次对话我能感觉到她的态度发生了些许变化,虽然没有明确回答我为什么是10086发,但说了很多解释的话,大概意思就是这个增值业务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办理,网上、各大营业厅都可以办理,也许是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并承诺给我退费,以话费的形式退给我,电话还没挂,话费到账的短信就收到了,这个“效率”实在高,本来还想着要搞清楚到底是怎么被订购这个业务的,转念一想就扣两个月还不到60块钱,哪有这个时间和他们耗在这上面。
一些思考
在信息化社会中,移动通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在享受便捷通信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权益保护的问题。这次事件虽然牵扯的费用没多少,但却让人糟心,不搞清楚把费用交了心里憋屈,你去和他们较真儿吧,自己又耗不起,恰恰映射出消费者在面对权益侵害时所面临的困境,往往因金额不大而妥协,否则,消费者可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来维权,这个现象无形中助长了不良商业行为的滋生。
消费者自身防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的提升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事件中我自身也存在疏忽大意,没有做好防范,因为不怎么使用这个号码而没有及时关注收到的短信,其实订购成功的短息中提到在48小时内可以退订,所以应该多关注相关信息,最好能定期检查账单,对不明收费项目及时查询、核实,如果发现权益收到损害,我们也要勇于发声,维护自身的利益,甚至可以寻求法律援助。
另外从事件中也反映出通讯运营商管理上的混乱,在中国这几大运营商处于垄断地位,消费者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在矮子里面拔将军---短中取长。导致能力都不行,但还不得不选他们。之前还发生过一个更可笑的事情,我家的电信宽带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移机给别人,最后才知道是他们人员操作失误导致,这个人还上门进行了道歉。这都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关于这两大运营商的事。
总结而言,移动通信时代,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关乎我们个体的利益,其实更是衡量社会公平正义、市场秩序健康的重要标尺。面对层出不穷的消费陷阱与侵权现象,我们需要从法律法规、行业监管、企业自律、消费者教育等多个维度出发,共同构建起立体化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这样才能让每一个人在享受便捷通信服务的同时,安心无忧地走在信息化社会的大道上。
文章标题:记一次维权经历
本文链接:https://timelogs.cn/archives/1046/
许可协议:CC BY-SA 4.0
就这样一点点割你的韭菜。
😂被割韭菜了
我之前七十多的套餐给我换128,用了大半年多才反应过来,然后自己跑到app改成79套餐,中国移动垃圾中的战斗机。
能换回来还不错,有些只能升不能降
在网上被骗钱基本上好难找回 而且数额还很小 之前怎么尝试都没办法(无奈)
现在电信诈骗太多了,经常会接到诈骗电话和短信。
帮自己和身边人维权过几次,工信部电信用户申诉中心、互联网法院,都挺好用
涨知识了,工信部知道,互联网法院我还第一次听说
特别是10016这种电话接都不要接,业务员说话特别快,一直说给你开通某个业务。你没听清楚,她就默认你同意了。
这几大运营商吃相都太难看
尤其是家里老人,年纪大的,要是不小心加了增值业务,卡里钱怎么没得都不知道
年轻人都防不胜防,更别说老年人了